2025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ffic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Architecture (ICTTCA 2025)
中文
Home / 中文


第八届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国际学术会议(ICTTCA 2025)

2025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ffic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Architecture

ICTTCAlogo_画板 1.png

2025年4月18-20日     中国·天津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www.icttca.com

最终截稿日期:2025年4月11日23:59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1周内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会议更名通知:会议更名通知_ICTTCA2025.pdf


标题.png大会背景

第八届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国际学术会议(ICTTCA 2025)将于2025年4月18-20日在中国天津隆重举行。ICTTCA 2025是一个专注于交通运输和土木建筑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该论坛旨在为全球的学者、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行业专家提供一个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技术和挑战、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的平台。

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经济增长、区域一体化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土木建筑作为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领域,对于保障人们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的相互联系和融合发展,成为当今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ICTTCA 2025将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将涵盖多个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规划与管理、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抗震与减灾工程等。通过这些主题的探讨,与会者将能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分享经验和智慧,推动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领域的创新发展。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标题.png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天津大学、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航海学会水运工程专业委员会、港口岩土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天津城建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标题.png会议嘉宾

大会主席

刘  润,教授,天津大学

刘爱民,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委员会主席

赵高峰,教授,天津大学

李炎隆,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侯晋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天津市水运工程学会

组织委员会主席

陈广思,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

潘   伟,理事长,中国航海学会水运工程专业委员会

李增军,秘书长,天津市水运工程学会

出版主席

赵高峰,教授,天津大学

刘德华,教授,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刘维正,副教授,中南大学

张伟光,副教授,东南大学


标题.png主讲嘉宾

王永洪.png

王永洪 副教授 青岛理工大学

王永洪,男,山东东营人,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桩基工程、桩土相互作用与桩基设计方法研究、岩土测试技术、土的力学特性等。

近五年,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2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余项。担任《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和《建筑结构学报》等期刊审稿人。获2019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2019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8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9年度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2019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报告题目:近海海上光伏桩基设计施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秦伟.png

秦伟 副教授 温州大学

秦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新湖青年学者”,建筑工程学院平台 办公室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桩基础专业分会委员。

本硕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近海基础系统研究中心(COFS)联培博士,中国地震 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后,2020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年入职温州大学。师从杜修力院士,Mark Randolph院士,戴国亮教授和王栋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桩基础全寿命服役性能及防灾优化设计、土-结构动力响应和软土地基处理。

在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Acta Geotechnica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Acta Geotechnica,海洋工程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等期刊审稿人;温州市可再生能与学会理事;温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会员。

报告题目:水下爆夯夯实机理及质量提升关键参数分析

肖忠.jpg

肖忠 教授 天津大学

英才教授/博导,现为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港口工程系支部书记、系副主任,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实岗锻炼),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交通运输部人才计划,为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水运工程学会理事,中交工程软件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港航和海洋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环保智能建设与运维技术,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0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近20项,发表论文近百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智水杯”全国水工程BIM应用大赛银奖等,主要完成人获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等,曾获“第五届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天津大学研究生优秀在线课程一等奖”、“天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天津大学青年教工示范岗”和“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等。

报告题目:基于CEL法的沉管隧道挤淤效果的理论和数值分析

周鹏飞.jpg

周鹏飞 副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周鹏飞,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水运仿真与物流管理、数字孪生与智能调度、数智运维与信息化、资源开发与绿色工程。曾获河南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河南省交通科技进步贰等奖、河南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等奖励。

报告题目:全寿命期结构监测与智慧运维技术及数字孪生

王育江.jpg王育江 教授 东南大学

王育江,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培养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现为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TC-CEC委员、中国防水及修复材料与工程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协第十届常务委员会青年科学家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首席专家。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参与编制行业/地方标准7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建材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首届江苏省专利奖金奖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

                   报告题目:平陆运河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刘汉桥.png

刘汉桥 教授 天津城建大学

刘汉桥,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天津市环保技术专家、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与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天津市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置技术工程中心”技术委员、《环境卫生工程》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期刊审稿人。

曾两度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与天津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发明与设计大赛二等奖。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申请专利56件、其中21件发明专利获授权。主要研究方向:循环经济与全生命周期评价、生物质高效洁净转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及利用、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

                   报告题目:固废高值利用技术研发及其生命周期评价

张林锋.jpg

张林锋 副研究员 东南大学

张林锋博士201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2017-2019于香港城市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年加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地下工程系,主要从事地下工程相关的通风与能源系统优化控制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6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篇,论文被Google Scholar引用450余次,WOS严格他引次数400余次,论文多次得到环境岩土工程领域专家H.R.Thomas 教授以及地热领域专家J. D. Spitler教授等多位国际著名专家的关注,并被J. D. Spitler 教授赞誉为"Noteworthy studies"。201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报告题目:人工岛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减碳路径分析研究

宋悦.jpg

宋悦 副教授 天津大学

宋悦,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日照人。长期从事波浪与海岸结构相互作用、沉管隧道管节浮运系泊安装技术、柔性网具结构水动力学、海上浮式防撞系统性能优化等领域研究,对自近岸至深、远海多种复杂浮体系统的动力响应开展理论分析、模型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并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在隧道工程顶级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海洋工程顶级期刊《Ocean Engineering》等国际 SCI 检索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和2项高校委托科研项目,以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工程项目10余项。

报告题目:海底隧道大型沉管管节浮运沉放作业的关键技术研究

田哲.jpg

田哲 副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田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船舶结构动力耦合分析方法、海上风电结构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等奖励及荣誉。

报告题目:海上施工过程中近场波浪实时测量技术与装备

标题.png征稿主题

1. 交通工程(公路桥梁、水运、车辆运行、交通控制、交通运输)

2. 运输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智能交通系统、轨道交通)

3.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地震工程、防灾减灾)

查看更多“征稿主题”


标题.png出版信息与投稿方式

1. 会议论文征稿

SAE.png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后,符合出版社征稿要求的论文将提交至SAE Technical Paper (ISSN: 0148-7191)出版,见刊后并提交至EI Compendex , Scopus检索。该刊物检索稳定。

◆论文不得少于6页;

◆会议论文模板及检索须知下载: 前往“会议资料”栏目下载;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会议秘书温老师:17620001794(微信同号);

◆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

◆ 作者可通过CrossCheck,iThenticate查重或其他查重系统自费查重,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搞,将由作者自行承担;

◆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投稿,请点击www.ais.cn/attendees/paperSubmit/RJE7JM  或以下图标投稿:

image.png


2. SCI期刊

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直接推荐至包括并不限于以下SCI期刊发表

Journal 1: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SSN: 1392-3730, IF: 4.3)

Journal 2: Buildings (ISSN: 2075-5309, IF: 3.8)

Journal 3: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ISSN: 0899-1561, IF: 3.2)

Journal 4: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ISSN: 1226-7988, IF: 2.2)

Journal 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ISSN: 1735-0522, IF: 1.7)

Journal 6: Jour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ISSN: 1016-8664, IF: 1.1)

>>支持线上一键投稿: www.ais.cn/sciPaperPro/contribute/147/1,  邀请码填写【W685】,将享有优先审稿及录用。


3、普刊推荐

分别可完成CNKI知网、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Cqvip维普、National Library Australia等多个数据库,详询会议秘书。

  •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ARD, Online ISSN: 2208-3537, Print ISSN: 2208-3529) 

  • Journal of World Architecture (JWA, Online ISSN: 2208-3499, Print ISSN: 2208-3480)

  •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Urban Planning(ISSN: 2616-3969)


标题.png注册费用

类别注册费(人民币)

早鸟优惠-会议论文投稿(7页,3月4日前)

3400元/篇
学生投稿注册(7页)3600元/篇
投稿注册(7页)3800元/篇
超页费(第8页起算)400元/页
只参会不投稿1500元/人
团队只参会不投稿(≥3人)1200元/人
加购论文集500元/本

备注: 

①每篇文章注册费含一个免费参会名额,作者参加会议无需额外缴费,其他作者或陪同人员可注册为听众;

②每篇文章注册费含一本纸质版会议论文集;

③多篇投稿可获优惠,详询会议秘书处;

④被录用且完成注册的论文,如需申请撤稿,将扣除30%的手续费;

⑤本会议采用100RMB=15USD的固定汇率,请按实际情况选择支付方式及币种。


标题.png会议日程及参会方式

日期

时间内容
2025年4月18日(周五)14:00-17:00报名注册
2025年4月19日(周六)09:00-12:00口头报告
12:00-14:00午餐时间
14:00-17:30主讲报告
2025年4月20日(周日)09:00-18:00学术考察/自由返程(待定)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每篇录用文章完成缴费后,可有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其他作者可注册为缴费参会人员;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竖版,彩色电子版;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6、报名参会:请点击以下图标或进行报名参会:www.ais.cn/attendees/toSignUp/RJE7JM

image.png


标题.png联系我们

会议秘书:Carol 温老师 (邀请码:W685)

联系手机(微信同号):+86-17620001794

QQ咨询:3572241095

咨询邮箱:ICTTCA@163.com

温老师新微信二维码.jpg项目一组集合码.png
温老师微信秘书处微信